白內障老翁術後染菌摘眼球 醫院邊度最污糟?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3/09 17:36

最後更新: 2017/03/09 18:27

分享:

分享:

專家指,手術室並非100%無菌,但手術床和儀器一般是最無菌的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92歲老翁進行白內障手術後感染病菌出現併發症,慘遭摘除眼球。醫院雖指事件與手術室或環境無關,但仍關閉手術室進行消毒。微生物學者指病菌無處不在,即使是經常消毒清潔的手術室亦有可能有菌。

一名92歲老翁在上周三(1日)於將軍澳醫院白內障中心,接受右眼白內障手術後,出現眼內炎併發症,需緊急摘除右眼球,化驗證實其眼部樣本帶有肺炎鏈球菌,醫方翻查紀錄,發現今年亦有兩名白內障手術病人出現眼內炎併發症。

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指,事件與手術室或環境無關,為安全起見,有關白內障中心的手術服務,暫停6日至下星期一(13日),進行消毒和收集樣本化驗。

【延伸閱讀】老翁白內障手術後現併發症 陳肇始:病人情況穩定

醫學會會董、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峰表示,白內障本身屬低風險手術,眼內炎屬手術已知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,而本港白內障手術後眼內炎機會約1萬分之一:

如果有眼內炎,超過9成機會令視力會好差,甚至致盲。

他稱,出現眼內炎的患者會先以抗生素治理,同時抽眼內組織作種菌化驗,如情況未有好轉,就會將眼球的眼珠部分「挖走」,以免細菌經視網膜神經線上腦:

(挖走)之後用酒精沖洗再埋口。

他解釋,進行白內障手術有既定指引,包括以稀釋碘酒為患者眼部結膜囊、睫毛消毒,手術儀器亦有既定消毒程序;不過即使患者眼部已消毒,亦不代表完全無菌,「只是將細菌減到最低」,而眼內炎亦有可能屬患者術後護理不當。

【延伸閱讀】將軍澳醫院白內障手術 暫停至下周一

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杜啟泓指出,肺炎鏈球菌是寄居在人類上呼吸道的常客,通過人傳人的飛沫感染而傳播。任何人士,皆可被肺炎鏈球菌感染,但65歲以上人士、2歲以下幼童及長期病患者,特別容易受到侵襲,或出現肺炎及腦膜染,嚴重者會死亡。

他指,一般肺炎鏈球菌不會經血液上眼,但不排除患者接觸病菌後再觸摸眼睛,而令眼睛受感染。

杜又稱,病菌無處不在,即使是經常清潔的手術室亦可能藏有細菌,但每間手術室的手術枱均是最清潔的地方,因冷氣的出風口及吹向均有指定設計,達至無菌狀態。至於手術器具因經常清潔,加上有布蓋著,亦會非常乾淨。

究竟醫院哪些地方最惹菌?2013年,伊利沙伯醫院爆發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,當時醫管局要採取「出入口管制」,反映部分物件是播菌高危。

1. 水壺

病人床邊水壺等器皿可以是播菌源頭,並在傳遞物件過程中,傳播病菌。專家因此建議,病人餵藥、餵食、刷牙時,做好器具消毒,病人吃藥或進食前以酒精搓手。

2. 廁所板

腸道鏈球菌存在患者糞便中,並可透過廁所板上進一步傳染其他人,因此建議在醫院如廁前應先用沾上酒精紙巾清潔廁板,待30秒後酒精乾了才坐上廁板。

3. 病床的床環及床簾

杜啟泓指出,一般來說,所有病人接觸過的物件及地方,都有可能有病菌,而病房內的窗簾及床簾都容易藏菌,但醫院會定期清潔窗簾,另外,現時醫院都會在高危的地方使用一次性的床簾。

專家建議須定期做好床欄、窗簾等病菌聚積地的清潔。病人及醫護人員接觸病床的床環及床簾後,均需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搓手。

【其他熱話】鶴咀淪陷 硬闖港大研究所小便兼露營

【其他熱話】智障兒子的一棚牙 媽媽求援:「醜在兒身痛在母心」

【其他熱話】大人臉小童身 黏多醣症患者:被歧視比傷殘更苦